【点击返回中国艺术鉴赏网】     浏览人数: 40374次
著名书法家刘华国先生耗时三年精心收集、创作的103米毛泽东诗词书法长卷,被韶山纪念馆永久收藏。
王子欣美术馆
https://www.chinaysjsw.com/artist/?artistid=168
艺术家简介
     王子欣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师从于国内多位知名画家,博采众长。走遍世界各地及国内名山大川写生采风,师法自然,其写意山水作品尤以山水民居见长。曾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数十幅美术作品,并有美术论文,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多次获奖并被收藏。
联系方式

联系:王子欣

国籍:中国

电话:18971364180(微信同号)


【声明】此为全球艺术家(机构)入驻中国艺术鉴赏网重要展示平台,用于交流与学习,不承担艺术品交易所产生法律责任。

王子欣美术馆二维码
扫一扫  我要转发
留言板
老林
王老师的山村釆风、还原生活、贴近自然,很有特色,向王老师致敬。
馆主回复:谢 谢林老师!
田正尧
王老师作品独特,艺术性强,深受群众喜欢
艾顺
非常喜欢王老师的作品!
馆主回复:谢谢!
文化青年
您的作品令人感动,对山川河流的敬爱!
馆主回复:谢谢!
何颂义
王老师的國内山乡村落釆风、贴近自然,还原生活、艺术精湛,自成风格、颇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加持。
馆主回复:谢谢您!
陆克耀
为你喝彩!
馆主回复:谢谢!
上海艺术品鉴
您好,您的作品很有收藏价值,加您的微信细谈,谢谢!
馆主回复:好的。
武汉客厅
谢谢王老师带给我们的山乡感受。
馆主回复:一起去乡村感受。
游客
好有意境,喜欢。
馆主回复:谢谢!
青岛画家
王老师,您的作品很有特色,很喜欢。
馆主回复:谢谢您的关注!
作品展览
王子欣:浓浓乡愁,家国情怀

来源:楚天关注

作者:高建强




欣赏山水画家王子欣的画作,记者以为最具价值的还是他独辟蹊径、具有个人特色的系列山水民居画卷。在他的笔下,那江南古镇的秀美、太行民居的古朴、湘西吊楼的清新、四川道观的玄虚、陕北民窑的拙倔,都各臻其妙。他画上那破旧的野居、寂寞的农家、质朴的老屋、幽深的古巷……总能传达出厚重的脉脉古风和浓浓的乡愁,引发观者对中国民居古宅的神奇向往。

今年仲夏,王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的山水民居之旅。

记:王老师,您好!在您的山水画卷中,最多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您的民居作品。您是因为什么进入这个特殊的领域的?

王:近十几年来,我一直热衷于山水写生。在山村、乡野,除了那些大气磅薄、变幻莫测的山水、云松以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些破败的、原始的民居小屋。它们让我留连忘返,难以割舍。我画了许多这样的处在山水间的民居。在画面布局上,我没有按山水画的一般处理,仅把民居作为点娺,而是把它们放在“画眼”的位置。

在一次画展上,我没有送出以往的大幅山水画,而是展出了一组山水民居小品,意外地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许多业界的老前辈、老朋友纷纷鼓励我另辟蹊径,走这一条独特的路。

记:王老师,看到您微信中的个性签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篇文,画万幅画”。您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

王:我是学中文出身的,画画是我幼时的爱好,一直没有间断,到现在画了有四五十年了。读万卷书,自不必说。我认为,画者必定是一个文化的积淀者。自古代以来,凡上品佳作,必定蕴含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元素。


行万里路,是古人推崇的。他们基本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现代人比较幸运,去一趟欧美,来回就过万里了。我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现场写生,每年有二三个月呆在山里,而且基本都是自驾。这些年,我跑坏了一辆车,后来换的越野车就是为了更方便进山写生。



写万篇文,也是我作为学文者的一种习惯。除去我以前在职场时,在各大报刊发表的几百万字的文章不谈,单就这些年,我就写了几十万字的读史笔记、杂谈、游记、绘画创作心得等。这些文字对我绘画创作大有好处。

记:为王老师的勤奋所感动,在您的写生途中,遇到过一些险情吗?

王:十余年来的写生经历,故事太多,遇到的险情也太多,有山洪暴发,有泥石流,有地震、有高山堕石,有自驾崖断壁路。但事过之后,我们擦一把冷汗,还是乐此不疲。有一年到桂北去写生,我们弃车步行,走进人烟稀少的山村。 在那个宁静的原始小村里,抬眼就是一幅画面。那些破败的、无人居住的、沧桑的、极具当地特色的老屋,入画就是一幅极佳的作品。我们如饥似渴地画了五天。走遍周围乡村,努力“抢救民居”。

记:谈到抢救民居,您好象多次提到这个问题,能详细谈谈吗?

王:现代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乡村人外出的越来越多。我们所到一些地方,都只剩下老人居住。岁月的侵蚀,一些老房子拆除、破败,这不能不让人惆怅。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按照老屋风格盖了新楼。这只能说是旧瓶装新酒,没有原来古朴的味道了。

联想到我去过国外的一些地方,比如意大利罗马,街头随便一座建筑就是上千年的历史;再比如比萨斜塔,距今也有八九百年了。我在那里写生时,感觉他们保存得十分完好……哪怕在泰国、越南、柬朴寨,也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遗产。而我们多少地方具有鲜明特色的老街和老屋在消亡,它们的故事、记忆和文化也渐渐地失去了载体。

如果说“抢救”,这些老屋单纯用照片反映出来是有缺憾的,而用画笔记录下来才更有美感和意义。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用画笔反映民居,尽量争取让它们在消失之前记录下来。这就是我说的“抢救民居”的意思。




记:细观您近期的民居作品,好象与以往有所不同。 您好象更强调作品中的“诗”意和人文意味。

王:我以前的山水民居,也反映了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建筑的风格及特点,但我总觉得少那么一点意味。在反复构思后 ,我创作了一组三十多幅“乡土”系列民居作品,标题为乡音、乡情、乡意、乡渡、乡集、乡暮、乡雾……以前我的山水民居中, 一般是没有人物的。在这次的系列作品中,我加上了一些人物,晚归的情侣、荷锄的农夫、呼船的妇女、背篓的山民、洗衣的浣女、集圩的乡民等,配上小诗,便让每幅作品有了一个小故事,有了一点灵动,也有了些诗意。这也算是对我早期民居作品的一点创新和升华吧。

记:细观老师的民居作品,我感觉有一些文化、历史方面的思考。您能谈谈吗?

王:那每一所老宅子,都承载着房屋主人几辈子的悲欢离合故事。这许多有故事的老宅汇合起来,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世世代代沿袭下来铸就了风格鲜明的华夏文明印记。徽商、晋商的发家史,官宦人家的光宗史,普通农民的耕作史,侗寨、苗家等少数民族的繁衍史,都在这里浓缩。我国的高原窑洞、侗族村寨、徽州古宅、傣家竹楼、苗家古村、湘西吊楼、福建土楼等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民居,用它们最富个性的符号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独特性。在那诸多风格迥异的的民居古宅里,一个个窗雕、木雕、砖雕都承载着一个个故事;一片片灰瓦,犹如一页页古典书籍;一块块青砖,如同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值得我们去写生、创作、研读。


中国艺术鉴赏网首页     |     艺术家入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中国艺术鉴赏官方网站
主管单位:中国艺术鉴赏网文化发展传媒
法律顾问:北京市万博律师事务所    邮箱:chinaysjsw@126.com
网站地址:www.chinaysjsw.com;中国艺术鉴赏网.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街南里(北京老市府大楼西侧)12号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鄂ICP备2000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