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周女士
国籍:中国
电话:13797099679
【声明】此为全球艺术家(机构)入驻中国艺术鉴赏网重要展示平台,用于交流与学习,不承担艺术品交易所产生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李寿昆 著名书画家、教授
徜徉于数千年的世界艺术文化史,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门类艺术的出现及其发展无不集中于经济强盛与对外交流密切的盛世时期。生于当代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我们得以领略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得多的流派和风格;同时我们也是迷惘的,因为传承数千年而融入我们血液中那些对美的感悟能力不时会受到视觉上的冲击。一些以反传统为口号、以单纯追求个人风格的所谓创新早已背离了对美的体验和描绘,有些画作甚至沦为展现和发泄个人情绪的舞台。立足于这些作品面前,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流水潺潺、莺声燕语的恬淡意境,而是被充斥着现代浮躁情绪的喧嚣所笼罩。
两千年来,历代画家无不是按照师古人(先贤)、外师造化(大自然)、中得心源(个人体验)的道路不断发展着这一段世界绘画史上的水墨传奇。近代,徐悲鸿大师曾教育其弟子“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西画可采者融之”。周天林先生无疑是这样一位从传统中走来,又颇具时代感的山水画家。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根本上来源于对人的感染力,这既源于艺术家对自然中所蕴含的美与生机的领悟与体验,也取决于艺术家对于这种感悟的表达能力。品读周天林先生的画作,无论是表现青藏高原、云贵山川的气势恢宏还是江南水村情趣小景,我们都往往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境,感受着那份吞吐山川的壮丽和小桥流水的恬静。周天林先生将自身的山水画创作方向定位于“继承以宋元为主体的优良传统绘画精神,但不囿于传统技法;不断深入祖国河山中汲取自然养分,同时体验时代脉搏;广泛关注现代绘画及其他艺术品类的发展,吸纳其中有益的表现手法;集大成而立言”,这使得其作品呈现出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而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特点。
品读其众多水墨山水画作品,整体感觉层次丰富、清秀隽逸,在勃勃生机中见率真,于恣意纵横中见精微。笔端下既流淌出古人先贤的笔墨理法,古朴雄浑之中又有着秀丽润泽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极其深厚的笔墨造诣。在他的传统诗意画作品《赤壁夜游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宋、元画中常见的勾染手法呈现的辽阔江面,雾云烟霭、山光月色,荡漾夺目;力透纸背的中锋勾画的“寸舟豆人”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东坡、杨世昌等人临风吟唱的场景;伫立画前,千古绝唱《赤壁赋》已不觉溢出脑海,在这咫尺之间萦绕流动。赏读那些以长江三峡或万里长城为题材的作品,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云卷云舒、风驰气荡的惬意美。在这些画面气势磅礴的作品中,艺术家以其精炼沉郁之笔将胸中的万里河山表现得无比雄浑壮美,山川中的云雾在水与墨或浓或淡、或虚或实的交融与冲撞中跃然纸上,弥漫着富有节奏的韵律,画面整体呈现出流动、跳跃的空间视觉效果。我们对这些自然美景的记忆开始漫出心底,与画作中的山川交汇融合,我们的心灵似乎也开始感受到了山川的灵性与情绪,这种好似天人合一的审美感受令人驻足神往。
明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以“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及我情”来表述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境界,也就是在物象再现中“意造境生”。从周天林先生的画作中,我们无疑能够感受到他对这种“境由心生、意在笔先”的境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