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宋跃林的艺术跨越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7034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策划:兰儿 专栏主编

        作者: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博导
       


       

        图   宋跃林 《老井•女人》水彩(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
       

        前言:「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步推出。为传承与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引领时代艺术风尚,中国艺术鉴赏网百期专栏持续而系统地推出现当代中国书画界重要艺术家及作品。这些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从祖国的壮美山河与芸芸众生之中,不断汲取着艺术的营养,他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用手中的笔墨描绘或宏大或细微,或婉约或热情的现当代艺术,涌现了大批的艺术精品,彰显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百期专栏系列,投稿邮箱:815633061@qq.com。
       



       

        宋跃林,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九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九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文史馆馆员。《小镇吉日》入选中国首届水彩·粉画展,《花床单》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绿桌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江西省美展金奖,《老井女人》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阅报的女人》获全国首届写生精品展优秀奖,《同堂系列之三》入选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日移华影之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匡庐春秋》获得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梦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活动金奖,《日移华影之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旅行漫记》入选第十三届美展,《风畅之八》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出版有《流变·个性——宋跃林美术作品集》《飒露紫:宋跃林的纸上突围》等。
       


       

        图  宋跃林 《绿桌子》水彩 (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对于绘画种属审美特征的探索是中国美术界的独特现象。因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理念是打破画种乃至艺术边界,将新媒体融入传统艺术媒体之中,图像与绘画并置,甚至图像大于绘画。这种艺术全球化趋势并未在中国得到完全的回应,中国文化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对种属内涵与外延的不断追问与界定。
       


       

        图  宋跃林 《日移华影》水彩、水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譬如,国画对笔墨的基本规范就指涉了和水墨画的区别,油画对形色的塑造性表现就凸显了和丙烯画的差别,水彩对水色透明度的追求就厘清了和水粉画的差异,如此等等。对绘画种属审美特征的追问,当然有利于画种之间审美品质的纯化与强化,但也可能造成所谓纯正之中的局限性。
       


       

        图  宋跃林 《同堂之三》水粉(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近些年来中国水彩画界的发展,应当说是水彩画种属特性的追求与非种属特性的扩展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味追求水彩画水色的透明度,水韵彩透必然会凸显水彩画独特的审美品质,但水彩画表现题材的丰富性和表现的强度可能都会因此受到某种限制。因而,许多水彩画家力图打破水彩画透明度的种属规范而容纳更宽泛性的水性色料,以扩张水彩画的审美表现疆界。宋跃林的水彩画就是这种突破边界的典型案例。
       


       

        图  宋跃林 《坦》水粉
       

        宋跃林的水彩画执著水色透明度的表现,这显现了他对水彩画审美本体的理解与把握。他的《老井·女人》《绿桌子》《绣球花》《花床单》和《西瓜红透时》等,通过天井和室内空间揭示了女性生活的勤劳、温馨和恬淡,透明的光色既显现了画家对光色变化的敏锐反应,也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充满阳光感的心理象征。
       


       

        图  宋跃林 《日移华影之二》水彩、水粉
       

        但宋跃林水彩画探索的可贵,并不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彩画种属的这种特质,而在于打破这种界约,他总是把不透明的水粉乃至丙烯运用到他的水彩画面,给画面带来意外的凌乱却丰富的表现性。他的《夜泊石钟山》《含鄱口》和《好运石》等都大踏步地跨入水粉和丙烯相互融合的水性色彩的表现,仿佛笔触的力度需要那些覆盖性强的厚色涂绘,才能痛快淋漓地释放来自他心中的想象与激情。
       


       

        图  宋跃林 《同堂之七》水粉
       

        显然,色彩的覆盖性提升了透明水色的色相厚重感与响亮度,这些厚重之色也更便于笔触硬度的发挥。或者说,宋跃林由水彩水色透明度的追求转换到那种覆盖性强的水性色彩的表现,首先是来自于某种更强烈的宣泄性表达的欲望,从而使他越过柔美、纯净的描绘性的水彩画语言,而进入直接、主观、深暗、凌乱并在反复覆盖中一吐为快的表现性语言。
       


       

        图   宋跃林 《同堂之八》水粉
       

        这正像他同样以室内人物为题材而进行的创作转换,《绿桌子》《绣球花》和《花床单》等描绘的是沉浸在明朗之中的光色,而《同堂系列》《相聚系列》和《疫情系列》等则以室内的夜色为掩护,似欲捕捉人们在揭去面具之后裸露的人性真实。后者以消解前者那些美丽的色彩为目的,仿佛在黑色主调里夹杂的灰蓝、灰绿都被赋予精神的质感,而笔触的硬度则彰显在画面上,似乎在挥写、勾划、戳扫的瞬间把色彩带入,水色的混浊与滴流都直抵心灵,形成了震颤与抖动。
       


       

        图  宋跃林 《相聚》水粉
       

        宋跃林这种从水彩的透明性到水粉与丙烯的覆盖性色彩语言的跳跃,虽是种水性色彩之间的跨越,但更深层面的却是来自画家对表达什么的转换。或者说,水色的阳光感与粉色的灯光感恰恰从语言角度揭示了他表现社会生活的两种不同侧面,是那种富于精神和心理暗示的夜色、灯光和人群,揭露了我们这个时代城市生存的真实状态。这或许才是宋跃林想表达的东西,也是他不断跨越水性色彩语言的根源。
       


       

        图  宋跃林 《相聚之三》水粉
       

        这种跨越甚至没有止步于水彩、水粉和丙烯这些被称之为西方绘画的领域,对于笔触的感悟让他回到中国画去寻源东方文化更深厚、更广阔的笔意墨蕴。他滤除了水彩、水粉、丙烯那些繁复的色相,让单一的水墨承载世间原有的那些斑斓迷离的色彩,并在这种单一的水墨之中放大笔性的张力,柔韧的羊毫于此形成的枯湿浓淡变化也演化为刚劲、柔和、温润、静秀、洒脱和飘逸的中国文化审美品质。而当宋跃林以这些东方水墨去描写那些市井人流、那些欢聚悲离、那些月色灯光时,也显然呈现了另一种水性绘画的审美语境:将表现性收归东方文化的简约与含蓄,从视觉审美跨越到文化审美。
       


       

        图  宋跃林《律动》水粉
       

        从水彩到水粉到水墨,宋跃林的绘画总是在绘画种属的边界跳跃。这种界域的跨越,既显现了他从描绘性到表现性再到写意性的表现方法的变迁,也呈现了他不俗的艺术跨越的勇气与能力。实际上,他的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体现了艺术当代性的试验性特征,体现了哲学性思考对他表现什么与怎样表现的探索。
       


       

        图  宋跃林《风畅之十四》水粉(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某种意义上,他的这种不确定性,也深刻揭示了经历改革开放这个社会大变革的一代人对艺术求索的不断思考与探寻;他的画面从和谐完美到凌乱激烈的不完整,也显现了从生活描绘到精神表现的时代艺术转型。他的艺术跨越象征着一代人对艺术的重新诠释。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